ad1
当前位置: 东南在线 -> 热点

“申”聚两会|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中小微企业?委员:要降低技术应用门槛

栏目:热点    发布时间:2024-03-08 07:42   阅读量:6596   

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而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会对各行各业产生持续深入的影响。如何促进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新兴就业?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带来了《关于人工智能更好赋能中小微企业和新兴就业的提案》提案。

汪小帆指出,中小微企业是中国数量最大的企业群体,让人工智能赋能更多中小微企业,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智能可以助力企业加快创新研发、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营销效果、加强风险防控等。

“然而,很多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的企业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及其能够产生的变革缺乏了解,也缺乏人员和技术的支持,即使想用也不知道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他说,“另外,如果企业不知道如何合规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还会面临隐私安全和伦理道德等风险挑战,从而导致不会、不愿和不敢使用。”

“今后也许会产生更多的只有几个员工的独角兽企业,因此,中国为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微小企业的创立和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非常重要。”他表示,近期不少地方都推出了“算力券”政策,这是帮助中小微企业使用算力的创新举措,值得肯定。但是在申请条件上,其往往设置了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或者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的门槛,相对不利于初创的小微企业申请,而初创的小微企业往往更需要支持。

对于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很多人担心会不会导致大量失业。汪小帆称,与历史上的通用技术一样,人工智能会替代一部分劳动技能和岗位,但是人工智能也能赋能劳动者,提升创造力和生产率,并催生大量新兴岗位,如AI训练、AI解释、AI维护、AI内容创建和审核、AI伦理和法律等等。“劳动力市场与人工智能发展之间可以形成共生关系,行业对人工智能的‘暴露系数’同时也是‘增强能力’的巨大空间。”

面对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微企业和新兴就业的巨大潜力,汪小帆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为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微企业提供平台和机制保障。建议构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降低各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门槛,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的产业生态。鼓励人工智能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和研究机构搭建开源、开放平台,提供开放共享服务的技术基础和服务能力,让人工智能更好赋能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对于中小微企业经营者的规范的培训指导,让他们更好了解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税收调节等举措,避免企业单纯用机器取代现有劳动力,而是更好促进人机协同,更好提升创新能力和工作效率等,也能避免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伦理道德和安全风险。

二是持续优化人工智能领域小微企业创业环境和成长环境。人工智能领域突破的关键是人才、数据和算力。人工智能领域一些人才未必都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和亮眼的履历,建议在人才政策上能够不拘一格给以支持。持续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数据质量,建立可信流通体系,让小微企业能够在合理规范基础上便捷使用数据。优化“算力券”申请条件和使用方式,使得刚创业的小微企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三是政府、企业和高校形成合力,满足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催生的岗位需求。建议在政府支持和引导下,人工智能相关领军企业和高校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充分培训机会,为各行各业企业员工提供相应的人工智能素养和能力培训。从政策和资源上激励和支持高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更好培养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人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东方网    
ad09
ad10
ad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