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1
当前位置: 东南在线 -> 热点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一项工程,看什么叫韧性城市

栏目:热点    发布时间:2024-11-11 10:59   阅读量:11592   

早上九点,仍是高峰期,合肥市包河大道高架桥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作为链接老城区与滨湖新区的交通大动脉,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交通压力。

此刻,桥上各处的68个传感器,正在实时搜集各种数据,对桥体安全进行检测。

“包河大道高架桥是合肥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一个部分,一般来说,桥梁自身老化、外部荷载以及气象影响,都会给桥梁带来风险,通过传感器,可以监测桥梁形变,桥墩倾角等相关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预判风险,避免损失。”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博士李舒解释说。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是保障城市燃气、供水、供热等系统安全运行的重大民生工程。2015年,合肥市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2021年,“合肥模式”正式推向全省。3年多来,各地联动推进工程建设、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在全国率先实现省辖市全覆盖。

临近中午,在洞庭湖路与广西路交口处,地上的井盖被打开,几名工作人员正在井下检查设备,清华合肥院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侯龙飞则在旁边进行数据登记。

侯龙飞指着井下一台红色的圆柱体设备说:“我们正在检查的是清华合肥院自主研发的燃气检测设备,该设备可以对可燃气体浓度灵敏识别,根据窨井类型,周边管线情况,智能判断报警类别。”

在清华合肥院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大屏幕上,各种图表、数据实时更新,今日预警情况、各类管线风险评估、监测设备分布等信息一目了然。

安徽省城市生命线智慧监管中心。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清华合肥院执行院长袁宏永介绍说,结合目前已经开展的各项工作, 清华合肥院正在建设极端灾害预报预警工程,简单来说,就是针对超预期超规模灾害的预判和防控,这项工程将在未来对城市安全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如今,通过“点、线、面”结合,全面覆盖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消防、水环境、综合管廊等八大领域,布设100多种、8.5万套前端监测设备,实时监测137座桥梁、7316公里地下管网,逐步建立起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立体化监测网络。

“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构建了护卫城市安全的‘数字哨兵’,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转变。”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沈国宝说。

截至2024年8月,合肥市已累计处置燃气管网泄漏、供水管网泄漏、内涝积水、桥梁结构损伤等各类风险预警940余起,风险排查效率提升70%,事故发生率下降60%。城市“生命线”成为发展“安全带”。

近年来,建设韧性城市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这一概念先后被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成为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提高城市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正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重大课题。合肥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正是以科技赋能增强城市安全韧性的有益探索。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人民网    
ad09
ad10
ad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