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雄安新区七岁了。七年时光飞逝,这座“未来之城”建设得怎样了?10月22日至25日,河北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联合凤凰网举办“万物向新 未来之城——粤港澳大湾区媒体雄安行”活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与20多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媒体共同实地走访了雄安新区,亲眼见证了这里的“七年的蝶变”。从基础设施到城市治理,七年多来,雄安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云上、地上、地下“三座城”同步推进,一座现代化的新城雏形已现。
智慧城市的具象化
雄安新区是中国城市建设史上首次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它通过把社会、生活、经济等各方面的数据实时“孪生”到数字平台上,用于城市的管理、安全保障以及运营保障,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能切实地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和幸福。
雄安新区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主要服务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相关事宜,是展示新区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该中心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模式,可为疏解单位和人员提供企业注册、投资项目审批、社保、积分落户等“一厅式”“一条龙”服务,并通过进一步简化手续、精简环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雄安服务品牌”。
除此之外,还有独居老人的“云上守护”大模型、学龄儿童的“智能护学路”、智能网联巴士……在雄安,数字孪生技术赋能现代城市治理,智慧城市的魅力在一个个便民、惠企、兴业的生动场景中得以展现。
一座“有温度”的新城
理想的城市不仅要有高科技,更要有温度。雄安新区在开展大规模建设和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同时,也努力为这里的居民打造“15分钟生活圈”。无论是教育医疗、文化活动,还是老幼看护、生活服务,多种多样的基本生活需求,都能在15分钟的步行范围内解决,这种触手可及的便利为雄安新区的社区居民们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幸福感。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一直是人们关切的问题,而“一老一幼”的满意度也是决定一座城市是否足够有温度的标准。在雄安,孩子们在理念友好、环境友好、课程友好、服务友好的儿童友好型幼儿园中成长,教师们也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以地域特色为切入点,形成了与劳动教育紧密相关的特色课程。例如,编织、扎染、刺绣等课程也融入孩子们的日常学习,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养老驿站则是当地老人日常休闲生活的另一个“家”。容西第一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霍娜伟对记者表示,以前当地的老人们大多自己居家养老为主,现在有了驿站,附近的居民每天走几步路就能过来玩,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在不断地提高。“以前在家里,老人除了看电视就没有别的活动。来这里后,他们不仅有人一起聊天,也能参加我们驿站举办的各类活动。我们会教他们使用手机,向他们宣传防诈骗和注意消防等信息,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保驾护航。”
宜居的城市环境,不仅关乎人,更关乎与人和谐共生的大自然。七年来,雄安新区把生态建设放在优先位置,积极构建“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让人们享受到“家即大自然”的惬意。自雄安新区的设立开始,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一直稳步开展,成效显著。目前白洋淀淀区水质已经从劣V类跃升并稳定保持在Ⅲ类,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青头潜鸭在此生息繁衍,“华北明珠”正重焕光彩。
“三百米进公园,一公里进林带,三公里进森林。”处处游园般的环境,也为雄安当地的居民带来了美好的慢生活体验。闲来可以到容东的悦容公园缓步赏林,那里有用山水造园手法打造的“一河两湖三进苑”,亭台楼阁、景观桥梁、宋式建筑构成了富有中国园林文化意蕴的特色景点。作为雄安新区重要的生态和休闲空间,城市公园的“添绿”为居民打造了一幅“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好生态画卷。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