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能源车的格局大戏,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沙盘推演。别的不说,先上数据。
比亚迪:
2024年第二季度收入1762亿元,同比增长26%,净利润91亿元,同比增长33%。整体毛利率为19%,剔除比亚迪电子估算毛利率超过22%。公司二季度整体销量98.7万辆,同比增长40%。
特斯拉:
2024年第二季度总收入255亿美元,其中汽车收入为199亿美元,同比下降7%,净利润18.1亿美元,同比下降42%,整体毛利率为18%,汽车毛利率18.5%。二季度总交付量约为44.4万辆,同比下降5%。
从二季度的收入和净利润体量来看,前者与后者居然已经非常接近。
此消彼长之间,比亚迪与特斯拉,本来两个基本算平行宇宙的汽车企业,已然狭路相逢。
01比亚迪的大年
1.一路走来的那些偏见
比亚迪取得今年的成绩,着实令人敬佩。从后视镜看去,与国内其他造车新势力能享受泼天的流量不同,比亚迪一路成长过来,没有流量,多是偏见。
被认为没有实力,开局一个三。2003年,拿到牌照的比亚迪正式开始做汽车业务,但确实只能在外资、合资和国资三座大山中求生存,不被所有人看好。当然20年后,已经坐稳国产*市值的交椅。
被认为没有战略,屡屡事后打脸。2004年,公司就推出了2款纯电动乘用车,和特斯拉同一时间,堪称国产新能源车鼻祖。2022年,比亚迪更是大胆的决策停产燃油汽车,全面转型新能源,而长城、吉利、大众、宝马等一众中外车企,还痛苦挣扎在左右手互搏中。
然后被骂没有技术。玩新能源已经30年的比亚迪,在技术路线上基本没有犯过大的错误。即使在4年前,混动是不是没有前景的仍然争论的焦头烂额,但事实证明混动大有可为。2008年比亚迪就推出了*插电混动,如今已经把混动玩的炉火纯青。另外,曾火爆一时的比亚迪刀片电池,也证明它核心技术的强悍。
当然,还有人认为比亚迪一体化,压榨供应链。但作为少数实现盈利的国产新能源,用22%的毛利率证明其他人都是外行。其他偏见,不一而足。
2.智商税时代终将一去不返
比亚迪最后一个被黑的点,就是品牌力。
2023年,比亚迪销量首次突破300万辆大关,而随着DMI5.0平台的推出,公司还将迎来大改款,亏电油耗、续航里程等核心指标,*业内至少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平台的加持下,比亚迪在今年有望做到400万辆,而500万辆也最早可能在2026年就突破。
话说这又跟品牌力有什么关系?
比亚迪的基本盘在国内,国内汽车早已进入存量市场,那未来200万的增量,靠吃谁的份额?答案是看似高高在上但已经岌岌可危的合资。
现在国内A和B级的轿车及SUV,一共有1200万辆左右的年销量,而合资品牌,份额整体超过一半。
今年上半年,曾经高贵如BBA,也只能靠降价勉励维持,其他合资就更艰难了,从他们今年的中报就不能看出经营的艰难,而且据称存量产能将退出1000万辆,得罪的人太多这儿就不点名了。
随着比亚迪、小米、理想等国产车从性价比到口碑实现对合资的碾压,那些靠一个标就能多卖几万甚至十万块钱的智商税时代,终将一去不返。不用太久远,明年估计就是合资加速坍塌的一年。
02特斯拉的小年
特斯拉今年业绩不行,倒是没有太多令人意外之处。核心原因就是车型的青黄不接。
在今年二季度44.4万台的交付量中,Model 3和ModelY交付量占到了95%,再强的产品力也经不起审美疲劳。
而且Model3和Model Y,吃BBA的份额的红利已经走到了头,今年销量出现了下滑。另一个红利,就是供应链的全球化,在近3年,随着中国工厂的满产,也走到了尽头。
更何况,你有的别人都有了,价格还比你更低。
然后,被寄予厚望的Cybetruck虽然在2023年11月,终于能够交付了,而且积压订单超百万,但奈何制造难度太高,近期甚至传出特斯拉开始停止接单。
2024年只剩故事支撑特斯拉的高估值。在纳指牛市的氛围中,马斯克还可以靠着FSD入华、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Robotaxi、Dojo等等概念支撑。
03平行宇宙终相逢
过去5年,一个在30万以上的价格带里面杀疯了,一个在30万以下的价格带里面卷赢了,但两个人从未打过照面。
哪怕直到2024年,特斯拉和比亚迪,还完全是两个平行世界的玩家。但经过一个小年一个大年,两者差距弥合。
如果说,之前是新能源车企对传统燃油车企的单方面绞杀,那从2025年开始,新能源内部相互的搏杀将正式开始。
1.比亚迪三大增长点迎面撞上特斯拉
当成为六边形战士之后,比亚迪远期的增长点又在哪里?其实未来比亚迪的方向基本是明牌,那就是高端化、智能化和出海。
汽车市场和手机市场是一样的,中低端价格带量大但利润薄,比亚迪单车盈利不到一万元,就这还靠的是难以复制的规模优势和垂直一体化战略。高端豪华车,虽然量少,但单车利润动辄数万起步,是一个利润空间大的多的蛋糕。
仅国内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年销量就接近500万辆,而且还主要被BBA、合资和特斯拉垄断,但新能源车企中,理想和华为系已经蹚出来一条路,比亚迪正在加紧跟上,所以腾势、仰望、方程豹三管齐下,宣传力度也明显大出一截,今年销量合计如果能够站稳15万辆,那就具备未来上高端牌桌的实力。
如果说过去比亚迪真正的短板在哪儿,那就是智能化。但这也能够理解,你让均价不到15万的车企在智能化砸重金,也不合乎逻辑。但随着比亚迪要突破高端化,那智能化不得不上。
在2021年开始,比亚迪通过投资地平线切入自动驾驶芯片、与Momenta成立了合资公司迪派智行自研智驾算法,已可以看到比亚迪的自动驾驶,已经深入底层技术。在车型上,智驾平台也合理的分为三个版本:
基于地平线单征程5的方案,在20万元级的汉等车型上量产;
基于英伟达单OrinX配合双激光雷达方案,在30万元级的腾势N7上量产;
基于英伟达双OrinX配合三激光雷达方案,在110万的仰望车型上搭载。
最后一块拼图是出海。可以说,比亚迪的出海这次是玩真的,在最新的二季报中,比亚迪出销售10.6万辆,占比11%,全球所有的大市值车企,没有实现全球化的,仅此一家。
一个车企是不是要做全球化,不要听他说了什么,只需要看一个点,那就是有没有在海外建产能。口嗨不要钱,建产能才是真正的all in。
这几年,比亚迪已经激进的在匈牙利、泰国、巴西、乌兹别克斯坦、印尼等地布局了产能,跨多个洲的工厂布局,显然说明公司的野心在整个世界地图。而且,已经清晰的规划产能已经达到100万辆,加起来和特斯拉上海工厂一个体量。
随着高端化、智能化和出海战略的全面铺开,比亚迪,将全身直面特斯拉。
2.特斯拉的新增长点,也将遇到比亚迪
而遭遇增长瓶颈的特斯拉,也离往下卷低端市场的时点也越来越近。
首先,这是符合马斯克产品规划路线图的,不停降低价格做到科技普惠确实是他一贯的追求。另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产品信息开始浮上水面。
最新的爆料是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启动一款更经济型电动汽车的生产,这就是已经传言数年的Model2或者Model q,定价传言有16-18万元不等,而这已经完全覆盖比亚迪的价格带。据称,这款车型的*产能有望接近300万台,鸿海可能为其代工。
算上现在已有3和Y的100多万辆的年销量,未来Cybertruck大几十万辆,以及Model 2 300万辆,特斯拉未来的年销量能展望的数字也是500万辆,又跟比亚迪的500万辆撞了个满怀。
所以,从2025年开始,这两家以前基本上不会被放在一起的车企,将从产品力、价格带、产销量、供应链等频频被全方位比较。
正如2011年马斯克接受采访时被问起觉得比亚迪如何,马斯克回复的是:你有在市场上看到比亚迪的的车吗?而2023年,时代的回旋镖正中马斯克的眉心,当然他也正面回应觉得比亚迪这么多年发展下来,竞争力已经很强了。
3.正视国产自主品牌的实力,是一场更大的偏见消消消乐
销量不会撒谎,原本平行宇宙中的比亚迪和特斯拉,尽管从未将对方视为竞争对手,从明年开始也不得不激烈竞争。
硬币的另一面是,我们的国内自主品牌车企,拳打燃油车、脚踩合资,已经屡屡刷新所有人的三观;到如今已经正式瞄准全球一哥特斯拉,很难不令人肃然起敬。
但即便如此,国产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实力,还是在大范围的偏见中,被严重低估了。这个偏见,势必要在2025年,国产与特斯拉的较量中,迎来一次修正的机会。
潜在的挑战有两个:
*个是之前提到,特斯拉明年将解决车型问题,自动驾驶又在加速。留给国内车企的黄金窗口期,只剩一年。后面差距是否又会拉大值得再看。
第二个是,国内自主品牌的内卷过于严重。比亚迪的辉煌战绩,以及新进的小米汽车大获成功,达到15%的毛利率,都验证供应链管理是国内车企的核心竞争力。未来供应链只会更卷,国产车企之间相互背刺也会更加严重。
不管是并不想跟特斯拉竞争的比亚迪,还是所有以特斯拉为师的造车新势力,没有人的本意是与特斯拉短兵相接。但是,国产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实力的崛起,并且加速走向全球,存量的市场中,与特斯拉的竞争将无法避免。
这也是我们认为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也最有意思的变数。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