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在上海召开。《证券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国产大模型的种类越发丰富,从文生文/图模型到文生视频模型、端侧模型等让人眼花缭乱。同时,与会者们所关心的不再仅是参数规模、是否开源等技术问题,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正成为被探讨最多的话题。
大会现场,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直言:“没有应用,光有一个基础模型,不管是开源还是闭源,一文不值。”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柯瑞文也表示:“AI的发展既要重视大模型的技术研发,更要重视应用,应用是促进技术成熟与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
大模型的商业落地正在加速。据行业媒体数智前线的数据,今年以来,国内大模型项目中标公告已发布超230个,远超2023年全年水平。华金证券研报称,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数量已超100个,行业大模型深度赋能电子信息、医疗、交通等领域,形成上百种应用模式,赋能千行百业。
基础能力再升级
走在上海世博展览馆H2展厅,大模型的竞速不言自明:一边是讯飞星火、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腾讯元宝、华为盘古等头部厂商的热门产品,另一边则是Minimax、百川智能、智谱AI等新锐势力的亮相。
记者注意到,经过2023年“百模大战”的锤炼,企业们的技术能力正变得越发强劲。以讯飞星火为例,其4.0版本的复杂指令、复杂推理、多模理解等多项能力,在第三方中高考评测中名列前茅;商汤最新发布了日日新5.5大模型体系,其综合性能较日日新5.0平均提升30%。
据大会发布的《中国AI大模型工业应用指数》,国内顶级大模型在工业领域文本生成的准确性已具备竞争力。在行业知识层面,我国在多个行业如电力、建材、纺织的知识储备已经具备一定领先优势;细分能力层面,国内模型在语句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上要比国外模型更优秀。
技术实力大幅提升后,加速向下游应用渗透,正成为厂商们的“新课题”。“大模型已经成为‘标配’了,谁能够率先将大模型商业化才是关键。”一位正在观展的行业投资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哈尔滨工业大学商学院院长马涛教授则表示:“我国有超大市场规模和全产业链优势,这是其他国家很难具备的条件,为我国大模型加快技术迭代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为千行百业提质增效
AI+金融、AI+社交、AI+政务、A+搜索、AI+医疗、AI+科研……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国内已集中诞生了一批AI大模型应用。比如,MiniMax的海螺AI可为用户分析财报、速读长文、创作文案。在医疗行业,商汤科技联合多家医院合作打造了以医疗多模态大模型为创新驱动的智慧医院建设示范样板等。
同时,下游应用场景也在寻找适配的AI大模型产品。“视觉大模型可以用于产品质量检测吗?”“我们的厂区面积很大,人工巡检耗时耗力,有没有一些可行方案?”在现场,记者听到了不少这样的诉求;还有展商告诉记者:“来自物流、汽车制造、特种行业等的意向订单非常积极。”
AI与产业“双向奔赴”的背后,是AI的应用价值逐渐被验证。比如,在教育行业,搭载了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的信息科技教育方案帮助老师降低了63%的备课时长、90%的编程批改时间,提升了75%的学期评价效率和51%的学生课程兴趣;来自中国电信的新城智慧AI节能系统,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累计节电近5亿度。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小模型”各显神通
合合信息展示了独有的AI古籍修复模型,可将年代久远的古卷轴通过AIGC技术数字化修复;万达信息用大模型来辅助医保进行“反欺诈监管”;金山办公首次公开亮相的AI伴写功能,可以在用户“思维暂时枯竭”时,提供内容支持和灵感……在现场,这些颇具特色的AI应用引起了记者关注。
走访中,记者获悉,从大模型到小模型或也会是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认为,基础大模型和行业小模型的协同并进会是一大趋势,他鼓励“在更多垂类行业领域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小精尖’行业大模型”。
达观数据CEO陈运文也预判称,目前,国内大模型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场景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的开发上。未来,大模型技术的突破或将集中在更深入的垂直领域应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