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1
当前位置: 东南在线 -> 热点

海外华文媒体看广东高质量发展,协同叙事讲述中国故事

栏目:热点    发布时间:2024-05-22 20:03   阅读量:18639   

人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的量是多少?

如何通过数据可视化与AI生成,复现转化阳光的轨迹?

装在电动汽车内的刀片电池在针刺实验下有着怎样的表现?

散裂中子源到底是什么?

5月13日至5月17日,应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邀请,来自美国、法国、菲律宾、缅甸、日本、新西兰、葡萄牙、柬埔寨、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华文媒体30余名记者来到广东,参加“2024海外华媒看广东高质量发展”媒体采风活动。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他们走进深圳、东莞、佛山与广州4座城市,通过手中的镜头与文字,展示他们看到的中国广东。

创新广东

从“追赶”到“引领”

“我已经4年没有回来了,中国的变化很大。”来自美国《亚省时报》的记者陈丽君早年曾在广州从事医疗相关工作,对广东十分熟悉。此次随华文媒体采访团来到广东,她感触颇深。

在深圳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参观时,陈丽君对现场展示的用于医疗的纳米机器人非常感兴趣,她告诉记者,目前在外科手术中的一些操作有局限性,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创伤大、后愈差。看到的纳米机器人,她表示,采用AR技术结合纳米机器人进行操作,具有精准、创伤小、迅速治疗的特点。

“虽说目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但我相信,用不了几年,将可用于临床治疗。”陈丽君说,“广东无论是思想,还是创新技术一直走在发展的前沿,一直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

数据显示,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广东规上工业企业7.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7.5万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知识产权地区发展指数、有效注册商标量、发明专利有效量等都居全国首位,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

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院,海外华文媒体团的成员们再次被中国当前的科研实力触动。今年3月30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东莞举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启动会。中国散裂中子源被誉为探索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超级显微镜”。

在参观完中国散裂中子源后,泰国《新华杂志》执行总编辑袁力炬感叹道:“我们前期是追赶,中期是追随,到了现在是引领。”他还提到,此行了解到中国散裂中子源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为33.2岁,让他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有更多的期待。

风起松山湖,看着从一片荔枝林水库发展成为如今的世界级科学城,来自美国的夏威夷中文电视台台长何要感慨道:“广东的变化太大了。”他说,多年前他也曾到中国散裂中子源所在的这片区域参观,当时现场只有几栋楼和简单的基建。“如今这里已经变了模样,尤其是这座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给了我全新的感受。”

美丽广东

历史文脉牵动海外游子心

南岭巍巍,见证无言。珠水悠悠,纵览千年。岭南大地的每一块砖瓦、每一条街巷既刻印着历史的故事,也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在为期五天的行程里,海外华文媒体团走入深圳大万世居、佛山祖庙、岭南天地、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以及广州增城瓜岭村、荔韵公园等地,领略广东文脉。

法国侨报副总编王萍表示,在这一段行程中,在一砖一瓦间既了解了广东的历史,也看到了文化的传承。

年逾80岁的夏威夷《中国日报》总经理张冬凝已超过5年没有回中国参加华文媒体团的活动了,“中国发展太快,我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回来一趟。”在张冬凝看来,实地走访非常重要。他说,广东的创新,眼见为实。

在走访的过程中,张冬凝告诉记者,他对深圳的大万世居印象深刻。“我去过世界上92个国家,在很多国家都碰见来自中国的客家人,对客家文化非常感兴趣。”他说,“深圳能保留这样一个客家古村落非常难得。”

袁力炬也提到,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最担心的就是没有了家乡的记忆,没有了归乡的理由。“但是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打消了我的顾虑,无论是了解前沿的科技发展,还是寻找无处不在的无限商机,或是追忆历史,探讨人文,广东都有非常好的土壤,这都将促使我们海外华侨华人多回来走走看看。”

在广东期间,海外华文媒体团还走访了广州增城瓜岭村、荔韵公园等地。瓜岭村是远近闻名的侨乡,从19世纪开始,就有大批村民前往海外谋生。如今不少村民的后代生活在新西兰当地。这座村庄依托典型的岭南传统风格建筑群落和丰富的田园水系资源,成为了具有岭南浓郁原乡特质和乡村文化休闲产业的特色精品名村,并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单。

在其不远的荔韵公园则通过24小时全天候精准监控和可追溯保护,开展绿美广东数字孪生示范区建设。不少华文媒体代表都表示,广东在关注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在保护城市的绿色生态,为实现市民推窗见绿、开门见景的目标不断努力。不仅是市民,他们在满城绿色中,也收获了“看得见”的幸福感。

协同叙事

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海外华文媒体是广东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广东联通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为期一周的行程里,他们用镜头与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在法国出生长大的邵丽如是欧洲话语广播电视台的副台长。她说,这是她第一次来广东,但已经被广东的文化所吸引。她惊叹于岭南古建筑的精美,同时也被多元的岭南美食所吸引。她说,每到中国一个城市,她就对中国多了解一点。“我在海外做媒体,要讲中国故事,首先就要自己了解中国,这也是我来这里的原因。”

邵丽如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广播电视台既有中文的节目,也有法语的节目,她希望能通过不同的语言,为中法文化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在场不少华文媒体表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让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了解中国,需要华文媒体更好地发声。澳洲环球商报记者林秋莉在行程中留意到在广东有非常多面向海外人才的政策,“很多留学生对当前中国的人才政策并不了解,我觉得华文媒体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提供平台,让更多对中国发展有兴趣的人才了解相关信息。”

《新西兰先驱报》内容官吕霈则表示,中国有许多可以讲述的故事,国内媒体和海外华文媒体在协同叙事上可以开展更多合作,“用自己的声音发出自己的观点。”吕霈说。

来自瑞典的《北欧时报》社长何儒也提到,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人,在报道中要寻找国际形势与国内形势的契合点,表达自己的声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金羊网    
ad09
ad10
ad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