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企业垄断式的打法,终于把原本憨厚老实的日产逼急了眼。
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逼近40%,意味着每卖出10台车就有4台是新能源车型,这使一些在新能源赛道上并没有获得可观成绩的传统企业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毕竟整个市场的大盘并不会有太多的浮动,销量是固定的,所以新能源领域消化的份额基本是来自于以往传统企业,先是从微型车、小型车或是高端等边缘化市场吞噬,现如今逐渐渗透到主流领域,用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来形容或许有些夸张,但严重影响到消费市场的格局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本就不算活跃的二三线合资福特、别克、马自达、雪佛兰、现代、起亚等品牌表现愈发不乐观,一线合资大众、丰田、本田的产品终端价格逐渐走低,传统燃油车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打击。
的确,过去企业们是在抢一块完整的蛋糕,但在新能源产品的影响下只能从六分之一的蛋糕下啃噬,难度必然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难设想,未来谁对自己够狠,谁才能在不断收缩的燃油市场中站稳脚跟。
日产,率先突破底线
在新能源产品格局不断壮大的背景下,日产仍在丰富自家的燃油车布局,向着该板块持续拓展,态度便已超过了大部分企业,并且从它本次发布的全新车型日产探陆中,我们也看到了日产积极布局燃油车的决心。
有两点需要重点提及:
其一,积极引入全球化车型,品质质量统一。
全新日产探陆是一款全球化产品,与丰田、大众等企业经过国产“优化”的产品不同,该车拥有充足的市场底蕴,首代车型在1985年时就已在美国市场上市,截止目前已有近40年的时间,在海外市场累计销售近200万辆。
我们都知道,不少合资品牌的车型在进入国内市场后都会经过优化改良,使其更加迎合国内消费者使用习惯,比如增加智能科技配置或是提升车身尺寸优化座舱空间等看得到的优势,但在我们所看不到的地方也会适当的“改良”,就比如白车身用料的刚性,反映最直观的则是在碰撞时车身扭曲程度不及海外原版车型,但日产探陆不同,白车身用料与吸能设计严格按照全球统一的标准,使整车框架的刚性能够同时满足欧洲与更严格的北美标准,碰撞时车身抗扭曲表现非常强。
其二,价格“真香”,指导价格虽是23.98万元起,但并不是用户实际成交价。
合资中大型SUV定位的车型,售价普遍在30万元上下,而探陆官方给到的指导价格为23.98万元起售,但要主要的是用户实际购车的价格还要更低。
6000元抵20000元,核算优惠14000元,再加上无差别10000万元置换补贴,一台入门版的探陆在终端门店没有优惠的基础下价格仅为21.6万元,指导价27.98万元的七座四驱版中配车型仅仅25万左右。
美国市场同款产品在售价格3.7万美元,换算人民币接近27万元,虽然国产版的机械系统不及海外3.5L V6“气派”,但在国内市场中全新探陆的机械素质还是有诸多值得圈点的地方。
VC-Turbo 2.0T+9AT+六模四驱系统
国产版探陆应用了日产全新VC-Trubo 2.0T引擎,综合表现更胜大众EA888以及丰田当家的S20A系列,拥有252马力/376扭矩,并且这台引擎能够实现8.1-14.1高效能压缩比转换,能够使引擎处于更为高效的工作区间,动力性能与能耗均得到一定保障。
采埃孚9AT变速箱的运用进一步提升了日产探陆的性能上限,拥有更大容量的扭矩承受力的同时全新TCU模块使换挡间隙更小,效率更高,在拥有丝滑舒适的换挡体验过程中还不失动力的高效传导,进一步提升驾驶时的高级感。
探陆的智能适时四驱系统也是该车的一大杀手锏,支持经济、自动、运动、沙地、泥地、雪地六种模式,通过多片离合器式中央差速锁可自由切换,以此来适应用户在不同路况下的驾驶需求。
除此之外,探陆这款车型在对比同价位区间的竞品时车身尺寸以及空间布局也是一大优势,5130/1981/1774mm的尺寸以及2900mm长轴距让设计师在设计空间时拥有充足的底气,2+2+3三排式七座布局能与途昂掰掰手腕,更重要的是探陆座舱内部的用料相当考究,环保健康的材质随处可见,根据权威机构测试其座舱内部的甲醛浓度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智能科技作为当下造车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日产自然也深谙其道,给予探陆L2+级的主动安全科技,涵盖16项智能安全科技配置,包括但不限于后方紧急自动刹车、倒车车侧预警、行人预警、全场景智能监控以及动态控制系统等,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下使用品质也有一定提升,特别是在高速路况下能够有效缓解驾驶疲劳。
不得不说,在全面压力的围绕下,日产的确是做到了一定的突破,实际价格25万左右的探陆同时拥有7座+2.0T+采埃孚9AT+四驱+L2辅助驾驶以及环保健康的座舱环境以及宽敞舒适的空间品味,即便在新能源盛行的当下,探陆的竞争力也依然不容小觑。
总结:尽管近些年燃油车市场不断缩小,但仍然占据着一半以上的份额,该如何在这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是每一个传统合资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丰田、大众、本田等主流合资企业似乎还沉浸在降价促销的方式,给用户营造出一种价格便宜的落差来争取份额,而日产率先突破底线,从根本上解决掉竞争力不足的问题,通过价格与产品价值的方式塑造出一款优秀的产品,在我们看来这远远要比牺牲品牌力降价促销更适合于企业长远的发展,但同时也不得不说,日产真的赶下“本”,狠起来连自己都害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