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1
当前位置: 东南在线 -> 健康

医疗服务与质量评价也要有公众视角

栏目:健康    发布时间:2018-07-28 04:29   阅读量:16389   

今日社评  医疗服务与质量评价也要有公众视角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提高医疗服务、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事关患者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检验医改成效和医疗服务、医疗技术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患者的切身感受和公众的普遍评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政府主导、行业推动和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其中医疗质量水平呈现“四升一降”的变化趋势,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医疗服务效率有所提升,重点病种和手术诊疗质量稳中有升,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住院死亡率持续下降。

据介绍,自2015年起,国家卫健委连续3年组织编写了《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全面客观展现我国现阶段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的形势与现状。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此次介绍的我国医疗技术能力与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情况,以及医疗质量水平的“四升一降”趋势,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7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中有更为详细的介绍。《报告》是以最高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名义,对国家医疗服务供给、医疗技术发展和医疗质量安全作出的评价,一定意义上可视为对医疗服务与技术质量作出的“国家评价”,自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可兹佐证的是,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前不久发布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最新排名,中国从2015年全球第60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位,一年时间上升12位,被认为是对中国医疗技术和质量能力跳级攀升的国际认可。从我国医疗质量水平“四升一降”,到我国复杂先心病诊治和消化内镜技术研发等医疗技术领跑世界、我国在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中位置大幅上升,相关统计数据的变化和技术质量指标的提高,足以表明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都得到了切实提升。

以上对我国医疗服务与技术质量作出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医学专业角度,体现了医疗服务与技术质量“国家评价”的专业视角。除此之外,医疗服务与技术质量评价还应当有另一个重要的视角——公众视角,主要体现医疗服务与技术质量的“患者评价”和“社会评价”,考察和反映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质量的理解与感受,以及社会公众对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质量的整体认知与评判。

以医疗服务为例,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主要反映医疗服务供给的规模、效率及其变化,依据的主要是医疗资源供给量、三级和二级医院平均住院日等客观性指标。以公众视角作出的“患者评价”和“社会评价”,主要应当反映患者和公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感受等主观性指标,包括对就医软硬件环境、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看病难”“看病贵”缓解程度以及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感受。

“患者评价”和“社会评价”方面的数据和案例,《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对此涉及不多,需要通过其他调查研究渠道获得,并主要通过医学之外的社会学、经济学分析手段得出结论。从公众视角作出的“患者评价”和“社会评价”,一般不需要像医疗服务与技术质量“国家评价”“专业评价”那样,在医学上具有很高的技术性、专业性要求,但其重要性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我们围绕医疗服务、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所做的全部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增进患者和公众的实际利益,为了获得患者和公众的好评,或者说是为了让患者和公众满意。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提高医疗服务、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事关患者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检验医改成效和医疗服务、医疗技术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患者的切身感受和公众的普遍评价。国家卫健委组织编写年度《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时,应考虑加入公众视角进行的“患者评价”和“社会评价”,以更加全面反映和准确把握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形势,推动医疗服务、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本报评论员 潘洪其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互联网    
ad09
ad10

相关内容

ad08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