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
据报道,国内首份智能驾驶年度分析报告——《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发展年度报告》,将正式发布。该报告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支持下联合编写。报告结合行业最新数据和发展趋势,定量地评估了当前汽车产业智能驾驶技术水平,有着较强的参考价值。
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如洪,汽车企业也处于一种持续迭代的进程中。尤其是在智能驾驶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自我的定义,诸如自动辅助、智能驾驶、L2+级别驾驶等。甚至就连燃油车也不甘落后,推出了各种足以和新能源车媲美的智能驾驶模式。
在这一种群雄逐鹿、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也对消费市场的认知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是三年前,对于自动驾驶,大家感觉还是非常遥远而梦幻,如今有自动驾驶雏形的自动辅助驾驶,已经来到了许多人身边。但是在实际使用的当中,体验却是千差万别的。同样是车道保持功能,有的能够及时地纠正,有的只是预警,有的快有的慢。同样是ACC自适应巡航,有的几乎快撞上去也不停,有的一遇到插队就慌了。因此,尽管很多车型都自称具有L2级的自动驾驶级别,但是大部分消费者都不敢冲着这个来决定购买。
在大部分车企都半斤八两的情况下,当下的自动辅助驾驶更像是一种商业噱头,而并不是汽车驾驶的核心价值点。这对于一些相对落后、研发不足也不先进的车企来说,这是争取了时间。甚至国内不少合资企业目前的智能化水平也是非常低的。对于一些有领先意识的车企,尤其是国内新能源车企来说,这恰恰是角力的重点,只有赢得了这个智能化认可才有将来。
然而自动驾驶或者说无人驾驶的最终实现,始终需要依赖人工智能水平的提高与大数据的积累学习。这个时间的跨度是不能无限缩小的,也不是用钱就能够买回来的。当下有些新势力车企,一心装备最先进的激光雷达之类的硬件,然后不断提升算力优化算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见得有过人的表现。这也显示出,所谓的跨越式发展很可能只是讲给消费者的故事。
从长远而言,我们的汽车智能化水平必须建立在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架构水平、采集更多数据、形成自身专利壁垒等基础上。同时,这还依赖国内高端芯片行业的发展。当前市场普遍聚焦热门新兴种类芯片,例如控制类、计算类、IGBT等处于市场风口种类的芯片,而驱动类、电源类、音频类等传统细分领域则相对“遇冷”。成熟度高、易开发种类芯片扎堆,而开发难度大、收益风险高的领域较少涉足,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当前对于我们智能驾驶水平的估计,不能盲目乐观,要看到市场广阔,机会无限,更要看到短板还是非常明显的。国家及行业要推出更多支持和鼓励政策,推动企业重视研发,重视积累,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