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论证发现技术更大价值。
与沈北新区联合推进“前院+后园”机制。
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加盟。
功能定位
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共同体和创新要素集成者,形成源头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
建设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策源地,形成产业技术供给和服务中小企业能力
建设从技术到产品的孵化平台和新兴产业孵化中心,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能力
建设市场化导向的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形成全面激发活力的科技创新新生态
建设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聚集高地,形成支撑沈阳产研院高水平发展的人才队伍
沈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大幅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作为沈阳市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精准服务、助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上不懈求索、锐意创新、扎实推进。新模式生成新动能,新格局聚集新资源,新服务推动新发展。沈阳产研院已筑基储能、全新启航,以强劲动力引领产业创新,助力“创新沈阳”快马加鞭。
新模式欣欣向荣。有别于专业技术新型研发机构,沈阳产研院是一家政府主导、企业化运营的新型研发机构,因科技成果转化而生,因科技成果落地开花而强。构建“技术分析+投资思维+精准服务”为核心的运作模式,沈阳产研院发挥平台功能,一手牵科研成果,一手牵资本,形成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投资、投后管理、资本运作、投资退出、退出资金再投资的完整创新链。新模式得到了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科研人员和区县政府的高度认可,项目落地产业化过程与以往形成鲜明对比。
新格局马力强劲。如何培育真正助力沈阳创新发展的产业技术格局,汇聚更多资源,形成更大动能,是沈阳产研院能否完成自身核心使命的先决条件。在细分领域构建研发共同体、链接在沈重大创新平台、与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聚焦智能制造、先进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四个主攻方向,为“老、原、新”产业赋能,沈阳产研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也为沈阳产业发展集聚了更充沛的动能。燃气轮机激光再制造、氢能动力技术……每项前沿技术落地开花,都会引领一个乃至多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新服务浑然天成。大幅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需要多方协同发力,为科技成果拥有者提供令他们心悦诚服的营商环境至关重要。服务是沈阳产研院的底色,高效率、新方法,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无论是挖掘研发需求以及产业共性技术,持续推进“揭榜挂帅”和研发代工;创建科技成果转化库,服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还是市区联动,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科技项目落地,助力“创新沈阳”建设才是不变的追求。
在构建技术价值发现能力,完善市场化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共同体,形成技术创新能力;推进“揭榜挂帅”和研发代工,提高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能力;打通从技术到产品关键环节,打造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功能平台和服务平台;服务区县产业创新发展,创新全市产业发展生态;培养产业创新人才,搭建沈阳产研院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沈阳产研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已如火如荼。目前,沈阳产研院正朝着创建国家区域综合技术创新中心、东北振兴核心引擎的目标大步前进。
创/新/数/字
4 聚焦智能制造、先进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4个产业方向,5家市场化新型研发机构加盟
11 与11家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企业拟投入研发资金1.05亿元
520 已对接360家科技企业,征集520个技术需求
139 整合创新资源服务139家科技企业
201 科技成果转化库现有项目201项,重点推进14个项目,集聚项目团队人才162人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岳雨
(图片由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提供)
核心 构建技术价值发现能力
在打造独具特色、创新引领的运作模式,构建技术价值发现能力,科学评价科技项目真正价值,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沈阳产研院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沈阳产研院副院长周晶介绍,技术价值的发现能力是科技成果转化推进者的“火眼金睛”,是做好成果转化的前提,是沈阳产研院决策的“标尺”。只有发现了技术的真正价值,才能通过服务、投资、产业化,进而放大技术价值,衍生更多产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这种能力的生成,需要以科学、全链条的运作模式为基础。经过探索,沈阳产研院在不同阶段、不同方向将“技术分析+投资思维+精准服务”一以贯之。
目前,沈阳产研院打造了“确定项目经理—编制商业计划书—区县对接落地撮合—深度技术和市场调研—匹配要素资源—专家评审研讨—市区两级决策”全流程。如编制商业计划书,沈阳产研院集结专业力量,与项目团队携手,共同编制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完备的计划书,让以往的困扰不复存在。
服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全流程中,沈阳产研院以投资思维贯穿始终;市区联动协同各方力量,以市场化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增加企业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参与和决策作用;以拨投结合方式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能;以现金投入的方式绑定团队,形成科研团队参股或控股,支持企业参股,沈阳产研院、落地区县政府占小股的合作机制;构建产研院金融生态体系,探索“拨投结合+科创基金”模式。
技术价值发现能力建设非一日之功。周晶介绍,沈阳产研院将继续选聘并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术水平、有投资思维、有使命意识、有精准服务能力的高水平专业人员队伍。同时,推进与东北大学、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建立互派工作机制,双向培养技术经纪人。与辽宁省技术转移促进会、国际高新技术研究院、东北亚技术转移交流中心等3家机构探索建立合作关系,协同更多资源,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生态 布局推进全市各地产业创新发展
10月中旬,沈阳产研院组织召开了由浑南区、铁西区、大东区等共9个区县参加的“前院+后园”工作对接会,向区县推荐沈阳产研院首批科研人员创新创业项目,推进建立市区两级政府联动机制。
对接会上,沈阳产研院重点介绍了来自东北大学、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科研团队处于技术前沿、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并就项目团队对厂房空间需求、资金需求做了详细的说明。各区对沈阳产研院推出的项目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均表示将结合各自特色优势、资源情况,尽快制定场地、资金等配套政策,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前院+后园”工作机制。
周晶称,沈阳产研院将在“前院+后园”推进中,精准把握每个项目的具体特点,精准剖析各区县产业发展需求,从而达到精准对接,推进区县产业转型升级,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这种新机制,一方面从空间、资金等方面助力科研人员创新创业迈上新台阶,同时也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新业态、新动力。
在服务区县形成产业创新发展新生态方面,沈阳产研院推动各地搭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强化产业集群发展。针对法库县陶瓷产业发展现状,沈阳产研院将沈阳陶瓷新材料创新研究院作为加盟新型研发机构纳入建设体系,组织国内外陶瓷新材料创新资源,优先进行转化和孵化。同时与法库县经开区管委会、辽宁省轻科院共建氮化硅产业研究院,打造氮化硅产业集聚区,推动氮化硅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和强链。围绕苏家屯区金属材料产业发展布局,沈阳产研院大力推动引进中科院金属所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区域中心,打造面向关键材料研发、零部件研制、零部件考核验证及高端装备制造全链条的国际一流检测评价平台,提升东北三省新材料测试、评价、认证的能力和水平,满足区域重点领域新材料生产和用户企业的测试评价需求,构建行业服务新业态,为区县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聚能 突出市场化机制建设高水平研发共同体
锁定大幅提升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根本使命,在路径上,沈阳产研院以市场化导向的转化机制推进建设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共同体,形成沈阳产研院技术创新能力,引领沈阳产业转型升级高速发展。
燃气轮机激光再制造项目是建设高水平研发共同体的典型代表。该项目由东北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金属所、华中科技大学在材料、在线检测、激光制造、减材加工领域的4名科技领军人物发起,构成了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研发再制造完整技术链。此项技术,打破国外发达国家在燃气轮机热端部件再制造上的垄断,市场前景可期。项目经理,东北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刘常升介绍,这项技术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多技术复合,不但可以解决国内燃气轮机修复技术难题,还补充了我国燃气轮机产业链中的短板,实现产业化意义重大。经过沈阳市科学技术局、沈阳产研院大力推进,在4个月内走过商业计划书编制、区县对接、专家评审论证等阶段。科研团队、沈阳产研院、落地区县将合资注册轻资产公司,并约定各方责权利分配。刘常升说:“辽沈地区在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领域拥有雄厚基础,产业链齐备,这是我们一致看好沈阳的原因。沈阳产研院在推进过程中体现出非常灵活的机制,真金白银的投入,成立轻资产公司,各方都在积极促成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距离签订正式协议已为期不远了。”
在智能制造、先进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四个细分领域构建研发共同体。沈阳产研院布局推进了燃气轮机激光再制造、中科院沈自所数字化工艺装备与智能检测、氢能动力技术等项目,推进集成电路产业技术研究院、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沈阳陶瓷新材料创新研究院、氮化硅产业研究院加盟。上海深兰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平台落户,助力中小企业以及数字化转型升级。
另外,沈阳产研院以汇集创新要素为工作要点,链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机器人学等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前沿技术领域布局新型研发载体。
与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同样是沈阳产研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有力举措。目前,沈阳产研院已与中国航发燃气轮机、沈鼓集团、辽宁省轻科院、东软集团、东北制药、新松机器人、三一重型装备、沈阳芯源微、沈阳富创、辽宁正威实业、沈阳非晶金属等11家企业就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签订协议。沈阳产研院将在延长企业发展链条、人才需求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精准 专业平台助力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东北大学特殊钢冶金研究所所长姜周华教授的特种冶金技术与高端智能装备项目,进入了沈阳产研院科技成果转化库,并作为科研人员创新创业项目予以重点推进。
姜周华介绍,生产高端特殊钢和特种合金,必须用特种冶金方法,像6吨以上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炉等高端装备目前仍依赖进口。他和团队在电渣重熔冶金、真空冶金等方向持续研发,迈向产业化进而实现产品替代进口水到渠成。另外,将高端装备与智能化结合,是这一领域发展的方向。“科研人员创业,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不断提升、迭代,避免以往科技成果转化后止步不前的现象。在沈阳产研院推进下,计划成立一个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的高技术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通过技术上的创新和产品升级,为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尽一份力。”姜周华称,他在未来的企业中还是以研发为主,力争带领企业做到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在科创板上市。
“科研人员创业,与市场、资本的博弈是短板,好的科技成果落地,需要好的营商环境。”姜周华认为,沈阳产研院为项目孵化落地提供了产业化全链条精准服务,对接政府政策、对接社会资本,打造了一个很好的营商环境。并且会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力度的资金配套支持,他对项目2022年初落地充满了信心。
沈阳产研院以打通从技术到产品关键环节为着力点,打造了一个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功能平台和服务平台。目前,有201个项目进入到沈阳产研院科技成果转化库。如东北大学程军教授的CMP金刚石修整盘项目,产品为IC领域耗材,国内独此一家。沈阳产研院与浑南区将采取拨投结合的方式予以支持,目前正处于市区决策及合同签署阶段。哈尔滨工业大学秦江教授的氢能动力技术项目,产品可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领域。沈阳工业大学白石教授的磁粒子成像MPI技术项目,产品为国内首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磁粒子成像设备样机已研发成功,即将开展小批量生产。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