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1
当前位置: 东南在线 -> 财经

好原料造就好味道,良品铺子走进云南野山笋原料基地开启2023年《寻味良品

栏目: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19 10:55   阅读量:7840   

4月中旬,云南昭通大关县天星镇鱼孔村,徐井贵和朱新燕小两口,在海拔1800-2000米的原始山林里,搭起了棚户,100亩的自家竹林在精心维护两年后,今年收成更佳。“每天可以采200斤,今年价格比去年更好,干劲十足!”

雨后的筇竹笋正簌簌拔节。这一个月是筇竹笋的采收季,笋农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在茫茫竹海中攀爬,劳作一天满载而归,丰收喜悦的歌声与春风柔雨相和。

孕育在滇东北乌蒙山区,滇、川、黔三省交汇处的立体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里,这里的高原筇竹笋得天独厚,爽脆鲜嫩,曾经常年长在深闺无人识。9年前,良品铺子率先踏进茂密的萧萧竹海,将集结大自然精华的野山笋优中选优,从源头带出深山,伴随着“中国筇竹之乡”的成长,走向广阔的全国市场,让这份山珍美味在国人舌尖绽放。

纤纤玉笋陡峭崖壁徒手采收

只取高原深山“笋中之冠”的精华

大关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滇东北乌蒙山区,滇、川、黔三省结合部。作为筇竹的现代分布中心,截至2023年2月,全县竹林面积发展到111.5万亩,其中天然筇竹林20.83万亩、人工筇竹林81万亩,全县筇竹总面积达101.83万亩,占全球筇竹资源的70%以上。筇竹笋味甘鲜嫩、品质上乘,被誉为“笋中之冠”。

然而,上世纪70年代,昭通大关的筇竹笋80%主要出口到了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59岁的收笋经纪人鄢永康和笋为伴30多年,十几岁就开始采笋,“那时候,笋的产量也不高,没有像样的山路,骑着马进山,进入密密匝匝的竹林,一不小心,就容易滑坡遇险。一个月也就采个一百多斤,能卖到一毛钱一斤就不错了。”彼时,国外市场对筇竹笋的识别和需求远远大于国内,金黄色的筇竹笋,被简单处理,蒸煮、盐渍后,就运往国外,吃起来味甘脆嫩,同时又是保健养生的好食材。在国内,少量筇竹笋被做成了笋干,作为高端礼品馈赠亲友,并未被普通民众熟识。

早年间,由于交通不便、产业链条单一、笋山管理滞后、销售渠道不畅,竹笋每公斤只能卖到4至6元,村民种竹积极性极低。

抱着“好原料造就好味道”的初心,九年前,良品铺子团队便踏上高原,一路垫石头开车沿山路蜿蜒,坚持一探密林竹海。“这么好的山珍,藏在深山太可惜了,”良品铺子供应商昆明品世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胡荣洲回忆,“良品铺子负责人及采购团队眼光独到,要把野山笋做成休闲即食零食,并要保持原汁原味,带到普通民众的各种消费场景中,合作初期便提出了行业内最严苛的标准,至今无人能破。”

2014年,良品铺子正式推出高山野山笋,选用的就是来自云南昭通山区的A级、长度8-13cm的野生筇竹笋,其生长在海拔1800—2000米高山上,山高林密,地势险峻,至今无法用机械化方式收割,只能靠笋农上山人工收割。

清晨四五点,徐井贵和朱新燕背着背篓,骑着摩托车就上了山。天然竹林里,滚石、苔藓、杂木丛生,岩壁陡峭,土壤松软湿滑,一不小心,就容易滑落。“保护好这些野生竹,不能乱砍,得小心翼翼地采。”徐井贵说,采筇竹笋时,还不用刀砍,更不能铲挖。只见他俯下身子,手贴近地面,捏住竹节处,轻轻用力一扳,随着“啵”的一声,鲜嫩的筇竹笋便被扳下来了。一位位笋农每天都要经历上千次的弯腰寻笋,数百次的徒手采摘。每一根鲜笋都是他们徒步12小时纯人力扛下山。半路口渴了,就找个泉眼坐下,汲几口水。在笋农搭建的棚户下,人们围坐一起,麻利地脱去笋衣,通过肩背、摩托车等方式小批量转运至集散地,售卖给收笋经纪人。

“一根20多厘米长的鲜笋,良品只取笋尖及以下8-13厘米,相当于精华中的精华,一袋100斤脱掉笋衣的筇竹笋,大概30%可以用作良品铺子野山笋零食的原料。”大关县天星镇鱼孔村收笋经纪人鄢永康介绍,在当地的加工工厂,经过清洗、脱笋壳、压榨去涩等简单工艺处理后成为初级生产加工级别的半成品原料,第一时间送往位于昆明富民县的良品铺子供应商——昆明品世食品有限公司十万级无尘智能车间。经过杀青、腌制等工序,最大限度保持新鲜,再经过脱盐、熟化、清洗、调味、罐装、巴氏杀菌等十几道工序,保留山珍的原始风味、确保食品安全,并佐以云南有名的小米辣,口感更加丰富、有层次。

带动当地笋产业“破土而出”

创富新农人叫响“世界筇竹”

作为良品铺子最受消费者欢迎的素食产品之一,野山笋国内消费市场不断扩大。良品铺子与当地形成供给合作后,年均采购量从100吨到2021年达到2000吨,7年增长20倍。通过消费端助推供给端,促进了当地野山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徐井贵就是赶在采收季从打工地浙江回到老家的。“前几年,我以在外打工为主,百亩的林子也没认真打理。这两三年,笋子行情越来越好,我和老婆专程回来守林,按政府的指引,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看护好林子,收成也一年比一年好。”67岁的李地珍也是鱼孔村茶园社人,爬不动山了,就留在家门口,帮着剥笋,一天可以剥笋一百斤。19岁的曹奎也在收笋季回到家里帮忙,虽然手法还不娴熟,但干劲十足。“没想到从小吃的笋,现在这么金贵了,还做成了全国有名的零食,挺自豪的。”收笋经纪人鄢永康的笋事业也越做越大。“这几年跟着良品铺子一路成长,我们打算在当地设厂,进行初级加工。”他道,家里条件也好了,建起了四栋楼房,儿子也留在大关县一起打拼。”

近年来,大关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发展“一县一业”筇竹产业,走出了一条高效优质、绿色有机、三产融合的发展之路。良品铺子充分融入当地的资源基础和优质原材料,发挥高质量发展的增值效益,与当地的竹产业深度链接,将“中国筇竹之乡”称号借由美味传遍全国。2019年、2022年,连续两届,大关县被云南省人民政府遴选为全省20个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一县一业”特色县,“大关筇竹笋”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如今,一批涉竹家庭农场、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截至2022年底,竹笋年产量3.5万吨,竹秆年产量2.5亿根,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14.8亿元,带动3.66万群众稳定脱贫,受益群众17.3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72.5%。

“世界筇竹看中国,中国筇竹看大关”——如今声量响当当。

凝结天地精华,取之有道

良品铺子守护一方风物可持续发展

高山野山笋来之不易,须取之有道。未来,筇竹产业发展绿色化、可持续化也是当地政府、科研机构和良品铺子共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良品铺子及其供应商积极参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大关县与院校合作共建筇竹研究院、大关县竹产业发展研究院,筇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的研究中来,从筇竹育苗、种植、幼林抚育、低效竹林提质改造、竹笋采摘、竹笋加工等方面进行技术培训,为竹类资源培育和竹产品加工提供了技术、资源等多重支撑。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于丽娟博士联合良品铺子以及供应商将加工关键技术成果转化积极应用于生产一线的“保鲜”、“杀青”、“冷却”等关键点环节,提升产能效率,并保持筇竹笋最本真的风味和营养。

“预计到2025年,全县筇竹笋产量实现10万吨,竹材产量5亿根;到2030年,筇竹笋产量实现20万吨,竹竿10亿根。大关筇竹发展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发展潜力巨大、合作空间广阔,我们将用最大的热情、最好的政策、最优的服务来促进多方合作交流。”大关县竹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钟腾军介绍,按照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竹产业强县目标,走出一条高效优质、绿色有机、三产融合的发展之路,引进良品铺子等龙头企业借力拉动,以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新模式参与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春雨淅沥,春笋破土,势不可挡。

据悉,良品铺子正联合当地筹备“良品铺子云南野山笋原料基地”新闻发布会,将进一步发挥企业的平台价值,深入产业链上游,通过数字化管理体系及供应链高效协同赋能,带动野山笋供应链产业升级,实现长期稳定的高品质产品供给,助力当地筇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相关农户持续增收,进一步擦亮“中国筇竹之乡”的金字招牌。

好原料造就好味道,良品铺子持之以恒的追求便是高品质背后的初心与开拓。成立17年来,良品铺子充分融入全球供业链,发掘原产地优质好原料,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零食。

近年来,为推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良品铺子以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平台价值和品牌价值,带动国内休闲零食行业本土供应链成长,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高品质零食的同时,也让更多中国原产地零食走出山河湖海,走向全世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中国网    
ad09
ad10
ad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