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2023中国化工产业大会”在杭州举办。多位参会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石化产业链企业迫切需要增强风险管理意识。经过多年培育,国内化工衍生品市场逐步成为产业链企业稳定经营的“好帮手”。未来多方将加强合作,携手共同提升我国石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石化强国而做出新的贡献。
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近年来,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化工行业也不例外。
“2022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整体运行弱于2021年。虽然去年行业总体仍实现平稳增长,但整体呈现出收入增、利润减、盈利能力下滑的特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和市场部副主任范敏表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88万家,实现营业收入16.55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润总额1.13万亿元,同比下降2.8%,保持历史高位;利润率6.8%,同比下降1.2%,盈利能力下降。
“2022年,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响,特别是下半年,行业运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高位回落态势。”范敏表示。
进入2023年,外部因素对石油和主要化学品市场影响有增无减,上游油气开采业价格震荡下行,下游化工产品价格下调幅度也显著加快。“今年一季度,化工行业呈现‘强预期弱现实’格局,库存增长远快于产量增长。”在范敏看来,化工市场供需平衡压力仍在。
站在更高视野来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表示,当前我国石化产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结构升级面临技术瓶颈、资源约束加大、创新能力不足、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要求石化行业必须把发展质量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特别是国际市场不确定性持续增大,受结构失衡和高通胀困扰,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金融风险增大。此外,受俄乌冲突影响,全球石化产业链、供应链以及不稳定性凸显。”赵俊贵表示,这对我国石化产业链安全性、稳定性形成新的挑战,迫切需要行业企业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发挥期货市场功能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具有产业链条长、覆盖面广等特点,其中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中间产品,在大宗商品价格的形成和传导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随着国内化工期货衍生品的不断上市,目前已经构建起较为完整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
自2007年上市首个工业品种——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期货以来,大连商品交易所不断深入挖掘石化产业链,相继上市以聚氯乙烯、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液化石油气等品种为代表的化工类中间产品期货5个、期权4个,为化工产业构建起较为完整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
“目前,我国化工期货已发展成为全球交易最活跃、最有特色的化工衍生品市场,大商所长期保持着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货市场地位。”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表示,2022年,大商所推动国内化工衍生品市场发展实现质的提升,逐步成为产业链企业稳定经营的“好帮手”、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压舱石”,为促进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期货力量”。
“近年来,大商所石化期货品种的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行业企业参与度也不断提高,为扩大中国石化产品国际影响,拓展和完善我国现代石化市场体系做出积极贡献。”赵俊贵说。
展望2023年,大商所商品三部负责人马瑾表示:“今年的任务是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引导更多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增强产业链韧性,稳定产业生产经营,促进高质量发展。”
加强各方协作
在内外不确定因素双重夹击下,期货衍生品在化工行业仍大有可为。
“当前行业处于百年变局加速演变过程中,不确定性会越来越大,这样的条件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好期货的防范风险和风险管控的作用。”范敏表示,建议国家加快能化期货衍生品的上市,加强上市期货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助力提升企业成本和风险管控能力。
范敏还透露,其在日常的行业监控中发现,目前化工行业应收账款的平均回收期时长显著增加,这主要与大量库存积压占用大量资金有关,在此方面期货就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产业链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工具来降低库存,通过控制库存容量从而降低应收账款,这是非常好的手段。
范敏表示,建议相关机构持续跟踪企业票据和应收账款的增长趋势,完善经营服务,及时采取措施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避免出现因资金链断裂造成的风险外溢情况。
在完善化工衍生产品生态链方面,冉华表示,将加快推进苯乙烯等期权上市,沿着化工产业链加快布局新品种,探索推出化工品种月均价期货,积极构建与产业多元化需求相适应的高质量产品体系。持续增强化工品种合约设计和交割布局与产业需求的适配性,推进交割基础制度优化,进一步便利企业参与交易交割。
大商所还将继续深化期货现货结合、场内场外协同。“加快发展场外业务,研究推出期货与现货持仓转换、期现联动点价等服务,探索与石化产业龙头企业建设场外交易专区,深化大宗商品仓单登记中心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期现结合方案。”冉华表示。
冉华表示,大商所将持续提高产业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深度。加强与中国石化联合会的合作,积极发挥大商所作为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与各方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有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助力产业企业风险管理、降本提效的务实举措,特别是重点推进解决国有企业参与面临的一些难题。同时,继续完善“企业风险管理计划”、“DCE·产业行”、产融培育基地等多层次市场培育体系,大力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支持更多石化企业在套期保值及期现结合业务等方面做出经验、取得实效。
“中国石化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期货市场的健全与完善,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体系建设一定需要世界一流的期货市场体系建设。”赵俊贵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化工产业与大商所和金融、期货界的合作,深入研究有利于吸引和鼓励实体经济参与期货市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引导期货公司和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共同提升我国石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石化强国而做出新的贡献。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